計畫概況
●民國99年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消彌原縣、市之間行政區界之藩籬及都市治理機制之差異;而官田區在原臺南市六行政區及新營區南、北二大核心發展區塊之牽引下,需重新審視周邊地區之共生與競合關係,並探討未來適當的整體空間結構及都市機能,理出明確發展定位以突顯計畫區自明性;
●此外,原官田都市計畫區係配合官田工業區之開發而訂定之計畫,而原官田鄉隆田地區都市計畫則為原鄉公所所在地所擬定之都市計畫,二計畫區擬定之目的雖各有差異,但歷經近四十年的都市發展,僅一線之隔的都市計畫區發展逐漸融合
●為有效引導都市發展及資源分配,並統一相關管理機制;且二處都市計畫區自前次通盤檢討後,計畫年期已屆,遂併同辦理合併通盤檢討。
●本次通盤檢討範圍包括原有官田都市計畫區及官田鄉隆田地區都市計畫全部範圍,計畫範圍東至嘉南大圳北幹線,南至嘉南大圳,西至省縱貫公路以西約500公尺處,北以灌溉溝渠為界,東北與六甲都市計畫銜接,包括官田區官田、二鎮、南廍、湖山、隆田、隆本等6里,六甲區七甲、龍湖2里等全部及部分區域,計畫面積1,827.91公頃(包含原官田都市計畫1,544.29公頃、原官田鄉隆田地區都市計畫283.62公頃)。
●本計畫區北界鄰接六甲都市計畫區,東界鄰接烏山頭水庫特定區,西界與南界則鄰接官田區非都市土地。
●官田區以臺一線省道串聯,北接六甲區,南往善化區,西以葫蘆埤農業生態軸帶串聯麻豆區,東以烏山頭生態發展軸帶串聯烏山頭水庫風景特定區;計畫區因嘉南大圳排水系統流經,早期為儲水灌溉挖掘區內大小埤塘,形成特有且豐富之生態及農業灌溉地景,此外,民國66年官田工業區已開闢完成,使用率約為98%,奠定計畫區一、二級產業基礎,亦由周邊及業衍生人口增加居住空間之需求。
●面對縣市合併升格,應予重組區域性城鄉共生結構,導入周邊學研資源,包括工研院南分院研發能量與臺南藝術大學人文素養,從現有傳統工業區產業創新、就業機會提供、優質生活環境以調整都市體質,由工農發展逐漸成為居住人口引力都市;再者,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行政暨旅遊服務中心之進駐與隆田車站周邊歷史建築之保存也為計畫區帶來新的觀光亮點與藝文據點。
●本計畫遂依據上述發展定位,因應計畫區合併後周邊區域之共生競合,建立明確合宜的發展願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