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概況
●為配合關渡橋興建及省道台15線、市道103線改善工程,於民國71年公告實施「八里(龍形地區)都市計畫」,性質為管制性計畫,故精神在依都市發展現況劃設各土地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並將其他避免開發或應維持原貌之土地資源列入管制。於民國80年因都市計畫公告實施已屆滿五年,依都市計畫法第26條規定應通盤檢討一次,故民國80年發布「變更八里(龍形地區)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
●新訂臺北港特定區計畫主要計畫(第一階段)案業已於民國98發布實施,因其核定計畫範圍擴及臺北港周邊之潛在都市發展地區,包括臺北港港區、八里都市計畫、部分八里(龍形地區)都市計畫與部分林口特定區計畫,爰配合縮減部分八里(龍形地區)都市計畫範圍,爰辦理「變更八里(龍形地區)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
●本計畫區之範圍東至淡水河,西與林口特定計畫區為界,南接五股都市計畫區之獅子橋,北與臺北港特定區相鄰;其行政轄區分屬八里區與五股區,計畫面積為177.71公頃。
計畫區的發展定位與發展策略如下:
●在地就業-工業區保留
預留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機會,計畫區位於臺北港及五股之間,屬淡水策略地區,發展腹地有限,在區域分工下,應以服務南北兩側都市計畫區為目標,提供舒適、宜人與安全之居住空間,工業區則為滿足地方產業基本需求,並朝向輕量之文創、觀光為導向發展。
●郊區樂居—避免大量人口移入增加土地/交通負荷
1.創造低密度生活空間:考量計畫區地理條件限制,訂定合理之人口總量,透過土地使用計畫控管計畫人口發展,創造低密度優質居住環境。
2.落實環境敏感地區管制:環境敏感地區之土地使用管制應依循上位計畫之指導,考量生態保育及防災需求,避免提升環境敏感地區之開發強度,並檢討土地使用管制要點。
●山河一線-增加東西向休憩空間,創造生活核心
1.翻轉活動軸線:強化既有東西向連通設施,並指定東西向景觀軸帶,串聯山河景觀遊憩資源,翻轉活動軸線,帶領都市活動至河濱,創造豐富、活潑的都市活動空間。
2.塑造左岸豐富天際線:八里(龍形地區)位居淡水河左岸,與淡水河右岸之淡水都市計畫及淡水(竹圍地區)都市計畫同屬背山面河之狹長型土地,針對未來建築物高度配合其後方山脊高度進行整體性規劃,避免齊頭式高樓或平房影響天際線之協調性,打造豐富、合諧之都市景觀。